• 个人中心
  • |
  • 设为首页
  • |
  • 收藏此页
  • |
  • 无障碍
  • |
  •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招商动态 » 要闻动态

​黔东南州: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 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21年,谌贻琴书记在全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上明确指出,产业大招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一招。一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州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716个、合同约定投资总额64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5%、7%。新增凯里市海生玻璃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143个,合同投资总额457.7亿元。当年新引进项目中,已开工716个、开工率100%,已投产617个、投产率86.2%。从资金投向来看,结构不断优化,57.1%投向二产、33.4%投向三产、9.6%投向一产,二产比重较2020年提升15.7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地看,更加聚焦重点区域,17.4%来源于广东、14%来源于浙江、13.8%来源于湖南、7.4%来源于福建。

招商引资为全州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形成的固投占到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上。8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对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二是促进群众增收。2021年,招商引资项目解决就业4.77万人,占到全州新增就业人数的84.6%。同时,通过项目引进,实现土地流转,推动“三变”改革,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三是加快产业提升。盛运环保、联创管业、云睿电子等207家招商企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州规上工业企业294家的70%。引进蓝莓加工、中药材加工、木材加工等一批工业项目,不断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四是助力财源建设。招商引资企业贡献税收占全州的53%,全州纳税前100名企业中招商引资企业占56%。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招商机制更加完善

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深入开展产业招商促进年行动。2021年4月6日召开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的全州产业发展和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制定印发了《黔东南州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黔东南州2021年产业招商促进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县(市)、州直部门招商任务,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大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全州招商引资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对各县(市)、州直相关部门产业招商进行通报排名,全面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

二是强化领导带头,招引成效更加明显

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外出赴北京、杭州、广州、武汉、深圳、佛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接中国化工集团碳酸钡生产入园、天能集团回收再生铅、武汉军威集团健康产业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提升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实效。全年州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335次,拜访国药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1437家,签订凯里市海生玻璃产业园、岑巩县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黎平县光伏发电等合同项目417个、投资金额458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417个、开工率100%,投产项目352个、投产率84.4%。

三是强化主导产业,工业招商更加聚焦

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围绕天能集团、凯荣玻璃、铁枫堂、健盛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铅酸电池生产、玻璃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服装生产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推动配套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新增台江县天能电池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三穗县年产1200万件无缝运动针织服饰等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年新增工业项目419个、合同约定投资额420.3亿元。2021年9月29日,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于炉碧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8.19亿元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节能镀膜玻璃及技术功能玻璃制品项目(一期)点火投产,该项目投产补充了凯里市玻璃产业中游链条,极大丰富了全州玻璃产业产品的种类,是产业链招商结下的又一重大成果。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6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3亿元,解决就业3000人以上。2021年10月19日,河北海生集团与凯荣玻璃共同兴建的贵州海生玻璃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在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正式落地开工,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1650余亩,规划建设6条玻璃生产线,包括2条日熔化量7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2条日熔化量600吨的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和2条日熔化量1200吨的太阳能用盖板玻璃生产线以及玻璃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对凯里加快百亿级玻璃产业园建设,推动玻璃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强化对口协作,合作基础更加坚实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对口协作城市的驻点招商工作,特别是州委主要领导要求,每个县(市)增派一名副县级干部,不断壮大驻粤(佛山)招商队伍。2021年全州共派驻广东招商人员51人,其中副县级干部17个,分6个组,围绕县(市)结对帮扶区域,借助帮扶资源,不断深化驻粤招商,推动两地产业合作取得新成效。2021年,我州驻粤招商队共拜访海天味业、深圳证通电子股份等企业2672家,邀请广药集团、广州养老服务产业协会等来黔考察企业572家,签订榕江县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等项目框架合作协议453个,签订施秉县大健康产业园生物科技等合同项目135个、合同资金83.3亿元。

五是强化服务引领,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围绕“贵人服务”品牌打造,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全面提升谋划。加强系统谋划,制定印发《黔东南州2021年营商环境大提升工作方案》《黔东南州承诺兑现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明确2021年营商环境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及措施办法,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全面提升。二是强化指标调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对靠后、掉位的指标和县市分析指出具体问题及原因,明确整改时间节点和要求,确保指标调度落到实处,为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强化明察暗访。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多轮次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工作,对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督促整改,对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全州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四是强化问题化解。对企业诉求问题进行跟踪调度,主动上门服务,通过召开现场会议推进、深入实地督促、与企业沟通服务等多方式推进企业诉求问题化解,并对企业诉求问题化解工作开展“回头看”,对未能及时化解的企业诉求问题坚持一盯到底。2021年累计化解企业诉求问题49个,企业诉求问题有效化解率达84.5%。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全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一是尊重投资企业,政务环境更优。深入实施政务服务数据融通,州县市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已达100%。2021年1月起免费发放税务密钥,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打造诚信招商,法治环境更好。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联合抽查事项从2020年的26项增加至32项。规范执法行为,我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21年7月被省政府予以督查激励通报。加强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148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投资环境更优。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全州1个高新区、9个省级经开区、5个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85万平方米。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上年末降低0.28个百分点。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服务,累计实现就业5.6万人次。四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尊商敬商氛围更浓。推荐24名非公经济人士为州政协委员,“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表扬先进民营企业100家、先进商协会44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的429家民营企业、120名非公经济人士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