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进一步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黔东南特色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到2025年,全州特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二、重点领域
三、气候环境优势
黔东南州气候环境十分适宜各类原料农产品的种养殖,在土地、水资源、气候方面有较大优势。
土地种类范围覆盖红壤、黄壤、黄红壤、水稻土等11个土类,且有机质、腐殖质高的土壤资源十分丰富,可适应各类农作物与食用菌种植。
州内有以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为三大干流的大小河流达2900多条,年降雨量1010.4-1367.5毫米,农业种植灌溉用水充足。
全州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6-18.5℃,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小时,具备气候温、环境湿、日照恰的种养殖优势。
四、资源优势
全州依托气候环境的突出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种养殖,粮油、果蔬、食用菌、肉禽鱼类等农产原料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供应充足。
2021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407.8万亩,年产量133.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95.25万亩,年产量522.15万吨;辣椒种植面积38.13万亩,年产量112.74万吨;食用菌种植面积6.92万亩,年产量25.21万吨;茶叶种植面积54.24万亩,年产量2.79万吨;生态家禽养殖2639.5万羽,禽蛋年产量4.08万吨;水产鱼年产量6.31万吨。
五、开发优势
黔东南州特色食品物产广泛覆盖粮油、果蔬、家禽、家畜、加工食品、饮用水等多个品类,食品可开发范围广,且可互相结合,开发复合果蔬汁、方便食品、果汁果酒等复合类产品,全部原料均可州内取材。
蓝莓、百香果等可纵向深度开发多类食品的物产种类多,且品质较其他主产区同种产品更高,可在不影响企业原料采购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原料利用率、企业和农民盈利,减少废料污染排放。
六、政策优势
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是贵州重点、优势产业,也是贵州省十大千亿级产业之一,受地方政府多项政策支持。
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各类特色食品加工业,促进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加快产品研发、培育知名品牌等发展需求。
黔东南州印发《黔东南州贯彻落实全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黔东南十大重点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十大重点工业产业工作方案》规划文件,引导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食品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实施办法》等政策,围绕山地农业、林下经济、食品标准、企业奖励等方面,提出多项细致、可行的发展办法与细则,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