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
  • 设为首页
  • |
  • 收藏此页
  • |
  • 无障碍
  • |
  •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招商动态 » 县级动态

蓝莓变“金果” 青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10月20日清晨,阳光翻过苗岭群山,洒在麻江县现代高效农业蓝莓种植的核心区乌卡坪生态蓝莓园,站在观景台上远眺,上万亩蓝莓顺着山势起伏绵延,随风起伏。

采摘季刚过,村民吴亲安仍停不下来。“家人们看,这是我们麻江蓝莓加工成的果干、果酒,品质都是杠杠的!”架起直播杆,面朝漫山遍野的蓝莓树,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吴亲安口中的“好品质”,源于麻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前来进行日常管护指导的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健说:“这里日照足、温度适宜、土壤富含有机质,结出的果子酸甜可口、风味浓郁。”


村民在麻江县龙山镇干桥村蓝莓园采收的蓝莓


龙山村“两委”也认准了这颗小果子,摸索出几条蓝莓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子。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后来我们就引进了蓝莓,把这里的荒山都改成了蓝莓山,现在环境也很好,来的游客也很多。”吴亲安笑着说,眼角漾起细纹。

近年来,麻江县为优化蓝莓种植土壤环境,开启“科技护蓝”行动。借助土壤检测技术,分析肥力、酸碱度等指标,精准掌握土壤“健康”状况。依据结果,施用改良剂、种植绿肥,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肥力。再搭配智能水肥系统,按蓝莓生长需求精准供肥补水,为蓝莓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村民在进行除草、补苗等管护工作


目前,全县蓝莓基地的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67.36%,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54%,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万-5万个,是全国水平的22倍。这组数据背后,是“治山护水”与“富民增收”双赢的结果。

“蓝莓的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劲,将其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既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又助力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大幅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洪宇介绍。

“近年来,麻江县通过开展蓝莓种植,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土壤检测等措施,促使土壤肥力和蓝莓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洪宇说。


游客采摘蓝莓


群山逶迤,蓝莓飘香。一颗颗蓝莓果香甜可口,一株株蓝莓树绿了山头,变身当地群众的“致富树”。

“一部分卖鲜果,一部分由加工企业收走,根本不愁卖。”蓝莓种植大户王燕笑声朗朗地表示。

麻江蓝莓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首个蓝莓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所以在水果市场很受欢迎,农户们种植的蓝莓70%都已经被抢购一空。

这份绿色“生态答卷”的背后,是麻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执着坚守。


工人在加工企业速冻生产线进行冻果分选


一颗小小的蓝莓果,撬动了麻江的生态大产业。

作为黔东南州首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麻江县将蓝莓作为主导产业,打造了集蓝莓育苗、种植加工、冷链储运和观光旅游等全产业链的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构建起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三生空间”。

在麻江县睿林蓝莓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戴着指套小心翼翼地采摘有机蓝莓。“我们公司有400多亩的有机蓝莓种植,采收季每天都有50多个工人上山采摘。”麻江县睿林蓝莓有限公司生产质检主任李邦红介绍。


工人在加工企业速冻生产线进行冻果分选


在该公司的冷库车间,工人们佩戴指套分拣蓝莓,泡沫箱里的冰袋冒着寒气,这些专业包装的鲜果,将通过顺丰空运实现12小时从枝头到餐桌的跨越。

除了鲜果销售以外,麻江蓝莓70%用于精深加工,实现了鲜果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蜕变,让麻江蓝莓身价倍增。

在位于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内的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条精深加工生产线日夜运转,蓝莓果干、蓝莓原液、蓝莓红酒等精深加工系列产品源源不断从车间走向全国各地市场。


包装蓝莓产品


“我们有蓝莓果汁生产线、蓝莓果干生产线、蓝莓果酱生产线、蓝莓红酒生产线,这段时间的订单非常多,我们年产蓝莓产品3000余吨,今年预计可达到3000万销售额。”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先群对蓝莓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同时,麻江县顺势推进“四化”战略:种植规模化、管理智慧化、产品精品化、销售高端化。全县建成智慧大棚152亩,精品蓝莓直供长三角高端市场;与汇源集团合作建设全自动果浆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万吨级。

从蓝莓的育苗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从产业研究到技术培训,“科技引擎”正一路助推蓝莓产业向前发展。在科技支撑下,麻江蓝莓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蓝莓产品


蓝莓园里安装的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酸碱度,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肥。手机APP上,种植户可以随时查看蓝莓长势,接受专家远程指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麻江人用二十多年时间,将一颗小蓝莓做成了富民生态大产业,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种蓝莓”到“种风景”再到“种文化”,如今,麻江县已形成集蓝莓育苗、种植加工、冷链储运、电子商务、市场销售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9万余亩,预计产量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8.5亿元。蓝莓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繁荣,促进了8000余农户增收,人均增收超过12000元。此外,已成功培育出8家加工企业。

夕阳西下,蓝莓园披上金色外衣。山风吹过,蓝莓林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将续写的绿色传奇。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哲 周重新 杨峰

图 罗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