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中心
  • |
  • 设为首页
  • |
  • 收藏此页
  • |
  • 无障碍
  • |
  •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投资载体 » 省级工业园区

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简介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地处北纬26°47′—27°04′、东经108°32′—109°04′之间,东北与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县、剑河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辖7镇2乡2街道90个中心村,9个居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03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全省唯一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乡;是中国地方名鸭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穗鸭”的泽源地;是“贵康牌”羽绒制品始产基地;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竹编文化艺术之乡”。这里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摇篮、电子商务的先锋,还是平安建设的典范,更是政务服务环境的优秀代表,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省首批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全省政府服务环境十佳县”“全省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优良十佳县”。

  于201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位于三穗县城南部,处于贵州凯里市、铜仁市和湖南怀化市三大区域性城市的地理中心,“凯玉”高速、“三黎”高速贯穿全境,320国道、310省道呈十字交汇,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有龙洞堡、黄平、黎平等5个机场,沪昆高铁过境设站,1小时达贵阳、2小时达长沙、3小时达重庆、成都,4小时达武汉、昆明;5小时达广州;7小时达杭州、上海,能方便快捷地通达长三角、珠三角及湘成渝经济圈。

  三穗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带动主定位,按照“区城一体、产城互动、联动发展”的思路,把三穗经济开发区列入县城4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与高铁新区、老城区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十三五”以来,三穗县累计投入20余亿元,加快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向山要地1400亩,建成标准厂房27.3万平方米、产业路36.8公里、供水管网18千米、排水管网22千米、污水管网21.5千米、电网21千米、天燃气管网5.3千米、5G基站24个;建成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建成日处理600吨垃圾发电厂1座、日处理5000吨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塘冲中型水库1座、大山沟小型水库1座,总库容5400万立方米,可向经开区年供水1300万立方米;建成员工公寓203套、生态移房1488套、易搬房3300套,可容纳16000人居住;建成可容纳3400名学生的小学5所、460名幼儿的幼儿园4所;建成60张床位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个,县中医院、县医院均在开发区1.5公里范围内,有床位1600张;建成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冷链物流中心1个、实训基地1个;开通公交线路3条(2路、3路、6路);已建成休闲购物网点8个、金融网点5家、物流公司18家、农贸市场1个、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出入口1个。截至目前,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9.2平方公里的三穗经济开发区已经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储备土地4000余亩,其中完成用地报批成熟的土地1000亩,达到“九通一平”。区内累计建成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现在建厂房5万平方米,“一区五园”框架基本成形,有效搭建了良好的产业聚集平台,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轻纺服装、特色食品、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与大数据与电子信息、先进装备与制造、新能源材料、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协同发展的“3+N”现代工业体系。目前,三穗经济开发区辖区内共有各类企业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解决就业人数4260人。多年来,三穗经济开发区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先后荣获“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绿色园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三穗经济开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推进“工业强县”主战略实施,工业“主战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到2035年,三穗经济开发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全面形成,产业影响力大幅提升。以轻工纺织产业为核心的优势主导产业引领发展,轻工纺织产业链条构建完善,建成贵州省重要的轻工纺织产业集群集聚中心,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特色食品产业园运营良好,以“三穗鸭”为主要品牌的特色食品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市场实际占有率进一步扩大,成为贵州省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极;大数据电子信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主导,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生产体系完整构建;现代服务业建设完备,成为全县生产生活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