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黔东南州通过优化招商工作机制,创新招商服务流程,丰富招商对接方式,依托领导带头招商、驻粤驻点招商机制,招大引强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州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87.5亿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300亿元的62.5%。工业到位资金112.3亿元,占比59.9%。引进优强企业108家,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10家的98.2%。
一、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亮点、成效
一是优化招商工作机制,招商引资合力不断增强。重点围绕黔东南州主导产业,组建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特色食品4个州级产业招商专班,分别明确1名州领导主抓专班招商引资工作,并建立专班与州政府分管领导之间、专班与县市之间、专班与要素保障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压实责任,抓实产业招商。今年以来,州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外出招商或线上对接活动232次,对接拜访华润集团等优强企业722家,引进凯里市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等项目268个,合同投资总额254.8亿元,到位资金111.5亿元。
二是创新招商服务流程,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开发“投资黔东南”招商资源信息服务平台,把各级各部门官方网站等线上信息和政务服务大厅、州政府驻外办等线下信息资源统一收录入口,收集企业投资项目信息,并通过政务钉钉系统即时分办、限时督办,实现了招商引资全周期网上服务流程。今年1至6月,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7个,合同约定投资额192.2亿元;引进了世界500强华润集团、南方电网,国内500强碧桂园集团、水发集团等优强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11个,其中水发集团首次入黔投资。新引进的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60个(其中投产6个),到位资金60.9亿元,开工率为89.6%,资金到位率31.7%。
三是丰富招商对接方式,精准招商实效不断提高。突破疫情影响不能外出的困境,开展“屏对屏”招商,采取网上谈、云上签等多种方式,视频连线深圳、佛山、济南、南京等地洽谈对接项目,全州共洽接招商引资项目78批次,签约项目55个,投资金额90.3亿元。紧盯正威国际集团、康佳集团、东鹏集团等优强企业,逐个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推动金雅福控股集团、广东物流协会等优强企业、商协会与我州合作,投资项目。持续增派40名优秀干部到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驻点招商,引进雷山县“鳣的世界”文旅综合加工等产业项目108个,合同投资总额91.3亿元,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9.32亿元。
二、存在的实际困难
一是指标推进有待加强。黔东南州在工业到位资金占比、东西部协作驻粤招商到位资金占比、项目投产率、引进首次入黔500强企业等指标数据方面较弱,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全州虽新增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7个,占比18.7%,但10亿元以上项目仅3个,占比0.8%,力争下半年实现突破。
二是产业链研究不够深入。各县(市)、行业部门对主导产业基础、发展前景、要素保障、资源匹配等研判不够,项目谋划编制不精准,目标企业研究不透彻,产业链整体思维不足,产业链招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
三是要素保障不足。部分项目推进较慢,主要涉及协调用地指标、能耗指标、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调整、文旅基金申报、电力线路升级迁改、“三区三线”调整、含铅废物和废旧铅酸蓄电池跨省转移等方面要素保障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紧盯目标任务,抓存量谋增量。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认真谋划州级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活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对接,确保取得实效。重点围绕落地项目,进一步强化督查调度,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形成资金增量。紧盯正威国际集团、华侨城集团、康佳集团等68个意向合作项目(投资额约600亿元),加快推进项目洽谈对接,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推动责任落实。强化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地位,明确州党政主要领导、州政府副州长、产业招商专班、州直相关部门、各县(市)招商责任,强化领导带头招商,突出招大引强。落实“管行业就要抓招商”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州领导协调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工作机制,科学调度招商引资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三是明确主攻方向,强化精准招商。深入推进“点招”工作,瞄准风口产业,明确部门招引家居制造、中药材加工、酸汤生产、预制菜加工等具体目标领域的企业或项目,围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央企、国企,找准目标企业,引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匹配效率。精准分析目标企业,谋划项目,开展小分队招商对接,实施引优引强攻坚行动。突出重点核心区域集群招商,抢抓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建设“桥头堡”政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扎实开展产业集群招商。
四是聚焦重点关切,持续优化环境。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工作要求,创新突破,研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切实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社会环境,形成一流营商环境。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开展黔东南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及堵点痛点问题。开展部门单位走访企业暖心服务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治理拖欠工程款专项行动和承诺兑现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化解企业诉求问题,强化惠企纾困行动,深化企业服务,提升企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