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从江县的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有着比肩大湾区的硬件标准,对入园企业在租金补贴、购置补助、物流运输费补助等方面也有扶助措施,招商引资条件优越。产业园区聚焦中药材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大健康产(食)品等业态严格选商,今年5月与微致药业(湖北)集团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贵州康中济世药业有限公司)成功签约。
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杨智 摄
位于榕江县车江坝区的王岭工业园区,由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绿果甜·村超可乐产业园”项目今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建成后,榕江将拥有自家的村超可乐工厂,项目还将推动榕江罗汉果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以榕江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乡村振兴。
行走在黔东南大地,放眼望去,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遍地皆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精彩画卷,一座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正在崛起。
今年上半年以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产业大招商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州上下紧紧围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链主、龙头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扩链招大引强,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黎从榕‘桥头堡’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业转移招商”。黔东南州主动出击,州党政代表团、招商小分队、驻粤招商工作队拜访广东优强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切实深化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强化两地产业招商工作,有效推进黔东南州产业发展,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桥头堡”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州引进了麻江县谷硐矿品加工产业基地、榕江县“村超”商贸城综合体、镇远县废旧铝材废旧塑料再生资源等粤港澳大湾区投资项目33个,合同金额27.1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9.26亿元(含续建)、占比17.3%。
榕江县举行“村超”商贸城综合体项目签约仪式。榕江县融媒体中心 张齐武 王海 摄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是高质量追赶发展的“强引擎”。黔东南州坚持规划引领,因时因势、聚焦产业、精准招商。
——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业招商。用好东西部协作政策资源和粤黔深化战略合作机遇,连续选派懂产业、懂政策、善谈判的优秀干部常驻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上门对接,引导企业到黔东南州投资发展,推动东部产业转移,引进优强企业和技术人才,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投资落地服务,用好用活佛黔协作资金及政策,发挥好7个招商专班的能量,切实解决好企业投资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依托黎从榕优势资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产业招商。聚焦黎平、从江、榕江的林木、中药材、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产业资源,组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民族特色食品产业、木材加工产业、民族医药大健康、文化旅游产业、酸汤产业等产业发展专班,通过谋划项目、制定政策、产业招商等举措大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来黔东南投资,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一方热土能否“热”,靠的是纷至沓来的客商;能否一直“热”,则要靠好的营商环境。为使项目更稳健地落地生根、产生效益,黔东南州高度关注市场主体感受,树立全程服务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24年8月5日,黔东南州、凯里市“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和“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在州政务大厅三楼企业之家挂牌成立。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吴义环 摄
——借助各方面优势资源建立完善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借助东西部协作、商会、协会、招商专员、社会引资人等信息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信息通道,全方位构建招商信息收集网络。搭建政务钉钉信息分办处理平台,每天定时分办、限时办结、适时跟进,实行台账化管理,全面落实项目信息收集、研判、分办、对接、跟踪、调度、督导、落地、服务等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引入项目提供“效”的保障。
——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着力构建联动调度和服务工作机制。做好产业研究、项目谋划编制和项目协调推进工作,督促各县(市)尽快成立相应的招商专班,承接项目落地服务。建立完善全州产业大招商工作调度制度,及时互通招商信息,及时梳理并组织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大问题提请州委州政府研究解决,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引入项目实现“力”的保障。
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落地,既蕴含着一个个发展机遇,也是黔东南州拼、抢、干出来的招商实践,更是一场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接下来,黔东南州将进一步强化精准招商、持续开展“夏秋攻势”,强化协同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专项整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扩投资、强产业、增后劲,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见实效。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